前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奋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应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持续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制造强国基石,基础在县域、潜力在县域、特色在县域。在新的历史时期,县域工业应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构筑强县富民的核心支撑。县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主要包括县(市)和市辖区两类'。县(市)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交汇点,县(市)经济逐步成为稳定经济大盘的支柱;市辖区则主要是城市经济的空间载体,在工业布局、产业关联、管理模式和要素供给等方面与县(市)都有所差异。本报告针对两类主体,深入贯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结合各自特点,分别进行了工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旨在挖掘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工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促进县域工业链群式发展,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协同创新力,本年度专题篇聚焦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分析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本报告分三篇,第一篇是2022年中国县(市)工业经济发展报1根据民政部《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本报告中的县(市)包括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