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新能源的发展,一直得益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一方面,中国具有成本优势的制造业支持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外市场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中国新能源产业具备了快速的迭代能力,持续降低成本。按照国际能源署的展望,能源转型速度按实现《巴黎协定》升温不超过1.5℃的目标已经是严重滞后,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的加倍努力。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主要国家更应该加强协同,减少摩擦,创造新能源发展更好的环境。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的投资,也会帮助这些国家在能源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转型,不同行业的跨界融合是必然的要求,也正在成为趋势,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其中最显著的是数字行业和能源行业的结合。随着风电、光伏和电动汽车等分散性能源的大规模接入,能源系统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一方面供应和需求的界限日益模糊,需求侧也成为能源系统的有机部分,另一方面新能源的波动性也需要更大范围实现供需的协同和优化,这对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没有高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新型能源体系很难建立。这不仅包括运维方面的智能化,也包括管理上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中国能源报》专家和飞书关于新能源的研究,也在开启一个跨界融合研究的尝试。能源行业往往也会受限于传统思维,需要引入外部的新模式。同样,数字行业要想服务好能源行业这样体量巨大、高度基础设施依赖的传统产业,也必须要更好理解行业的原有规律,才能事半功倍,产生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对此,我充满期待。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