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资信远东研究·行业研究FAREAST CREDIT2022年4月12日建造试点工作,提炼可复制推广经验。开展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行动,提升工程建设集约化水平,实现精细化设计和施工”等内容。综上所迷,当前以及未来建筑业的发展,与“双碳”政策背景离不开:反之,落实“双碳”政策,离不开建筑业积极参与。只有以实际行动,主动顺应“双碳”政策背景,响应“双碳”政策要求,建筑业才能迎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二、“双碳”背景下的建筑业绿色发展现状与局限“双碳”政策背景下,我国建筑业(注:本文研究的建筑业重点包括房屋建设、装修装饰、基础建设、专业工程、园林工程等领域,不含建筑材料)作为碳排大户,唯有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才能顺应“双碳”政策导向,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现就近年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现状与局限梳理如下。(一)建筑业深化绿色转型发展近年以来,我国建筑业从多角度推进以“节能降碳”等为表现形式的绿色转型,我国建筑业绿色转型则是建筑业以实际行动顺应“双碳”背景与形势,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近年以来,我国建筑业绿色转型实践具体可从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建设与实践、建筑设计与施工领域绿色发展等角度予以理解,也可从微观经济角度予以阐释。1.从嫌色建筑相关标准制定及实践来看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住建部于2006年首次发布绿色建筑国家级标准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并于2014、2019年多次修订。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下称“该标准”)于2019年8月起实施,该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为核心要求,对建筑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性能进行综合评价,适用于包括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等各类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住建部将该标准列为推动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十项重点标准之一,对建设领域落实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实践来看,在历次《绿色建筑业评价标准》的指引下,近年我国绿色建筑规模大幅增长。据住建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累计达到2.47万个,建筑面积超过了25.69亿平方米: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从2012年的2%提升至2020年的77%。从发展的不足来看,我国绿色建筑重设计、轻运行等问题依然存在,绿色建筑质量管控机制也有待完善。2从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推进嵊色低碳发展来看(l)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M)是建筑数字化、信息化的载体,BM技术有助于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减少建筑过程各类资源浪费,推进建筑业碳减排,推动建筑产品向绿色、低碳建筑转型升级。本世纪以来,B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施工等领域得到发展,但BM行业技术集约化程度较低,Choose FECR,Choose Trust服务资本场助力信用中国3/8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