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新冠疫情冲击下,面对经济恢复、国际格局重塑等多重挑战,全球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实现平稳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中国立足产业和市场优势,着力缓解疫情影响,数字经济发展保持强劲的韧性。立足数字中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要求,我国政府先后出台系列政策以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进程,并于2022年1月发布《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在国家系列政策推动和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下,数字乡村建设呈现良好的开局态势,且探索步伐不断加快。虽然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数字乡村各领域发展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试点项目难推广、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深化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测度及进展研究,对于厘清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最新趋势、明晰发展方向与不足、优化支持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报告拟在课题组于2020年编制并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18)》基础上,将样本从原来1880个县(包括县级市)扩大到2481个县区(即包括了2019年农业GDP占比大于3%的699个市辖区),分别对2019年和2020年全国县级行政单位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开展实证评估,并基于2019年和2020年的总指数及分指数比较分析,系统揭示了现阶段数字乡村发展的总体趋势、主要短板及发展潜力。本研究有益于为相关领域学者深入探讨我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进展、驱动力、经济社会效应等问题提供重要借鉴,同时,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完善数字乡村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对2020年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评估及与2019年的比较分析,本报告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论:第一,我国县域数字乡村已有较好发展基础,2020年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20年全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达到55,比2019年增长6%(基于同口径指标比较,下同)。2020年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最高的5个省依次为浙江(83)、江苏(70)、福建(69)、山东(66)和河南(66),年度增长速度最快的5个省依次为内蒙古(11%)、西藏(10%)、宁夏(10%)、甘肃(9%)和河北(7%)。第二,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县域乡村治理数字化增长最快。2020年县域数字乡村四大分指数排序依次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60)、乡村治理数字化(57)、乡村经济数字化(54)和乡村生活数字化(48),但相较于2019年的增长率排序则依次为乡村治理数字化(15%)、乡村数字基础设施(5%)、乡村生活数字化(5%)和乡村经济数字化(4%)。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且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存在短板的事实未发生改变。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乡村经济数字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化营销方面;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发展主要来源于支付宝政务业务使用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覆盖率的增加;乡村生活数字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数字消费、数字医疗和数字旅游的增长。第三,各区域县域数字乡村均实现不同程度发展,但“东部发展水平较高、中部次之、东北和西部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