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评级交通基础设施行业24年度信用展望1.运行状况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主要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水路(港口与航道等)、机场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在不同应用场景内提供差异化服务,构筑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多由国家/省市等批复全国性/区域性布局规划和功能定位,政策属性较明显:规划设计确定后,行业上游主要为基础设施工程材料(钢铁、水泥、沥青等)和工程机械等,下游需求主要为物流、旅游和商务服务等。交通基础设施各主要子行业具有资本密集、资产密集、政策主导和经营周期长但相对稳定、债务依赖度较高等共同的信用特征。图表1.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主要子行业定义分类主要定义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流量进行划分,我国将公路划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公路(含桥隧)共五个等级,其中确定收费标准和收费年限(尚未到期停止收费)的路段统称为收费公路(主要由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桥隧构成)。港口港口行业是指货运港口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包括港口船帕货物装卸服务、港口货物停放、堆放服务、港口拖船服务、水上运输货物打包、集装箱拆装箱服务、货运船帕停靠和物资供应服务。民航机场民航指专供民用航空器起飞、降落、滑行、停放以及进行其他活动使用的划定区域,包括附属的建筑物、装置和设施。铁路(含高速铁路)铁路是供火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轨道线路。城市轨道交通为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依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城市轨道交通的专用轨道线路: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系统、自动导向轨道(APM)系统、磁浮系统。航道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中,为船帕航行所规定或设置(包括建设)的船帕航行通道。注:新世纪评级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持续保持高位,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期间仍将保有较大的投资动力,并为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筑基,但也需关注到资本密集型的特性下,行业资本投资和融资压力具存。近年来在大规模投资的带动下,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2.2020-2022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4.12万亿元、4.26万亿元和4.4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8%、3.37%和4.76%,分别约占GDP的4.06%、3.70%和3.68%,同比增速和比重下降主要是铁路和轨道交通投资规模趋降:同期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公路投资占比近60%,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占比近30%。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未包括轨道交通)2.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投资规模保持高位,其中公路、铁路和水路投资分别为2.14万亿元、0.51万亿元和0.14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25%、7.14%和28.24%。截至2022年末,全国公路里程535.48万公里,较上年末增加7.41万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2万公里,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铁2082公里1来自《戴市公共交通分类标淮》(CWT1142007).2来自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7号).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