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思考与创新实践

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思考与创新实践-文库
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思考与创新实践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二、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认识(一)概念新认识1.智慧城市概念目前,业界对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和表述。从城市治理角度,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也即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从城市发展角度,智慧城市是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是形成高效智慧、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从城市管理角度,智慧城市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集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造、城市管理创新、公共服务改善、政府职能转变等为一体的城市科学发展新实践,我们以为,智慧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概念范畴。202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数据要素”“数据流通”“数字经济”等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智慧城市的实质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延展和深入,总体上涵盖了三个方面:一是城沛高度治理的新形态刀,二是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三是数字经济的倍增器。2.智慧城市边界智慧城市的边界内涵有”大、小”之分。其中:“小智慧城市”侧重城市精细化治理,强调新一代技术应用,注重政府内部信息化。其典型实施路径包括: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搭建各种技术平台、建设领域信息系统、做好技术规范标准等。“大智慧城市”侧重产业培育孵化,强调数字经济发展,倒逼政府内部变革。其典型实施路径包括:建立内部统筹机制、推动多跨场景设计、开放数据要素市场、布局新型产业应用。(二)发展新思路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历经“数字北京”“智慧北京1.0”“智慧北京2.0”三个阶段。2021年3月,北京市发布了”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行动纲要,围绕“建设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城市”的总体目标,将智慧城市作为“政府变革新抓手”“智慧生活新体验”“万亿产业孵化器”及“科技创新策源地”,全面进入“智慧城市20”阶段。1.发展思路在“四梁八柱深地基”框架基础上,夯实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府变革、民生服务、科技创新的带动潜能,统筹推进“民、企、政”融合协调发展的智慧城市20建设。围绕“放管服”改革的主要矛盾,牵引政府流程再造、部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成为“政府变革新抓手“;聚焦高频难点民生问题,增强科技赋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民生保障能力,创造“智慧生活新体验”;通过全域场景开放、数据有序流动,吸引创新要素,落地创新成果,推广“灯塔”示范项目,助力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2.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包括加强感知、平台赋能,夯实智慧基础:整合资源、通达渠道,便利城沛生活;统合力量、联通各方,提高政务效能;开放共建、繁荣生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把握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