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老龄化己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几乎所有国家老年人口比例都在快速增长。有研究表明,预计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16亿。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甚至社会结构。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众所周知的变革性和适用性,然而坦率的讲,至少到目前为止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群体都能够充分受益,技术的福祉受限于社会经济条件、地域、种族乃至代际以及个体差异,这种技术带来的不公平将会增加人工智能未来应用的风险。正如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三定律所表述的:“任何在我出生时己经存在的科技,都是世界旧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时出现的科技,都是改变世界的革命性的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出现的科技,都是变态的违反自然规律该招天谴的。”人的出生、成长和衰老,认知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刚出身时靠感宫接触形成条件反射、青少年期像海绵一样汲取新的知识,而大多数人随着年龄上升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会发生变化。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不能想当然的指望不同群体能够主动拥抱新的时代,同样也不得不考虑那种日新月益的变化是否兼顾了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这一问题庞大繁杂,需要人工智能、脑科学、社会科学、行政管理等不同领域协同解决。然而,我们可以发现,主流的人工智能的产品只是聚焦于能够产生显性效益、或者能够快速提高产业生产率的领域,把老年、残障以及其它相对弱势人群只是视作附属群体,产品的开发者并没有真正考虑老年人的特征,护理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健康软件、智能家居等与老年人密切相应的产品缺少针对性的设计,智能技术在健康、流动性、社会参与、经济福利和护理负担等老龄化关键问题上似乎缺少作为,智能社会并没有成为所有成员的共同体。本次白皮书的撰写就是基于上述问题的考虑。目前人工智能各个分支领域的研究报告层出不穷,即使在智能教育领域而言,就有数十种不同的以白皮书、蓝皮书等形式出现的研究报告,例如智能教育技术、学习分析、教育大数据等综合性研究报告,也有青少年智能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等相对聚焦的专题报告,然而却缺少老年数字化生存以及数字化学习方面的主题,虽然许多智能教育与技术伦理的研究者从不讳言这一主题的重要性。为此,2021年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委会开始考虑围绕这一主题撰写一份研究报告,以期为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教育、老年数字化产品的开发等领域提供借鉴。这一报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