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探讨(定稿)

南京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探讨(定稿)-文库
南京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探讨(定稿)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社区居委会、相邻产权人、产权人及实施主体代表、技术专家及社区规划师),围绕“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一起商量着办。小西湖、荷花塘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小西湖打造了“共享院”“共生院”“平移安置房”案例。荷花塘实现政府部门、街道、实施主体、专业团队与群众的立体式、全方位沟通、共建共治。石榴新村形成居民全程参与方案制定、设计施工全过程的共商共建机制。(四)拓宽资金渠道。创新新城反哺老城资金政策,合理利用新城开发土地收益,5年来反哺老城150亿元。在城市更新项目土地出让收益中,采取刚性计提17%全额返还所在区。危旧房改造倡导责权利共担,C、D级危房分别由市、区、产权人按2:2:6和3:3:4分担建设资金。利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颐和路历史街区和浦口百年火车站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10亿元和贷款授信83亿元。但是,城市更新在可持续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在告别土地财政、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的形势下,“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有待破局。融资难是当前城市更新最大的困难,项目资金平衡难成为瓶颈问题。城市更新项目资金需求大、涉及利益主体多、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高,且经过多年老城改造后剩余的都是资金极难平衡的“难啃的硬骨头”,社会资本投资热情一直较低。目前,财政资金是主要资金来源。随着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土地收入减少,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化解要求趋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困难增多,以财政资金为主推动城市更新,难以为续。(二)在告别大拆大建的形势下,“地从哪里腾”的问题有待破题。3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