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

复旦大学: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文库
复旦大学: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001引言工业革命以来,城市逐渐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空间载体。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不断在城市中集聚,并得以演化革新。然而,与此同时,交通、住房、医疗、洪涝、环保等城市问题也接踵而至。为了回应这些挑战,全球诸多城市都在积极拥抱新兴的数字技术,期望以数字技术作为助推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包容性的城市发展。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仅推动了城市经济与生活的转型升级,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各地在城市数字治理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例如浙江“最多跑一次”、上海“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北京“接诉即办”、杭州“城市大脑”等,力求为民众减负,为政府增能,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综合效益。国家也在《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以实现“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治理。然而,任何技术利用都是利弊相成的。技术如能被善用,能创造公共价值,会带来高效、开放、普惠的公共治理。在各地的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到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利用数字技术消除安全隐患,守护城市的烟火气;杭州“城市大脑”利用数字手段实现弹性化的交通限行,为外地民众入杭需求留出必要的空间;郑州“救命文档”通过汇聚传播求助和施救信息使得受灾群众可以互帮互助、共担风雨。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